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    三下乡特写|小岗村青春实践: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共鸣

    2025年08月03日 22:24 胡居虎 点击:[]

    当青春力量扎根乡土,当红色基因浸润童心,一场跨越校地的实践活动正在小岗村绽放别样光彩。安徽科技学院“演讲小达人”团队5天的小岗村实践,不仅让乡村少年的自信之花悄然绽放,更引来兄弟院校观摩、媒体聚焦、村委力挺。从云南农业大学、安徽理工大学的实践团成员与项目创始人共赴现场,到县电视台镜头与博士工作站站长共同见证——这场实践的意义,早已突破活动本身的边界。

    一、兄弟院校:这是一堂生动的“大思政课”

    “没想到红色教育能这么有感染力!”云南农业大学实践团队成员在观摩“红领巾宣讲团”竞选时,忍不住举起手机记录这动人场景。活动现场,小岗村的孩子们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蜕变:从起初低头抿唇的羞涩,到后来昂首挺胸的演讲;从对“红手印”历史的模糊认知,到能流畅讲述沈浩书记的事迹。这样的成长,让在场的安徽理工大学团队成员频频点头。

    “比起单向的理论宣讲,‘孩子讲给孩子听’的模式,更能让红色基因真正扎根心底。”安徽理工大学团队负责人感慨道。小岗精神的内核是 “敢闯敢试”,而“演讲小达人”团队正用创新方式,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触摸精神的温度。两所高校师生均表示,这样鲜活的实践形式,为他们后续开展乡村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这种“孩子影响孩子”的红色教育模式,不仅打动了观摩者,更藏着项目从1.0到2.0的成长密码。

    二、创始者心声:从1.0到2.0,让项目在乡土扎根生长

    “比我们当年做得更用心、更细腻!”作为“演讲小达人”团队第一任队长王黎明在看到如今的活动场景,感慨不已。2023年团队首次在小岗村开展活动时,孩子们的参与多是被动跟随;而如今,从1.0版“敢开口”到2.0版“悟精神”,项目首创展馆情景剧教学法,从破冰游戏拉近心与心的距离,到小岗村展览馆里的实地演练,从“红手印”故事的深度讲解,到纳凉晚会上的自信表演,活动体系愈发完善。

    最让王黎明动容的是孩子们的状态变化:当年我们教孩子说“我能行”,现在他们会主动说“我想当团长,带大家讲好小岗故事。”他坦言,团队的初心是“让乡村孩子敢表达、爱家乡”,如今看到师弟师妹们不仅延续了这份初心,更融入对小岗精神的深度挖掘,他倍感自豪:“把根扎进乡土年轮,让光点亮童心宇宙——这才是青春接力的意义。”

    三、媒体记录:镜头的蜕变力量

    “做新闻这么多年,很少见到这么真实的成长瞬间。”凤阳电视台记者全程跟进活动,镜头里定格了许多珍贵画面:7月24日,小岗村活动中心内,孩子们站姿笔挺地讲解“18个红手印”的故事,眼神里的坚定像星星一样亮。

    “我们拍过不少活动,但这次真的不一样。”记者细数着打动她的细节:有个男孩总把演讲稿折成小方块攥在手心,上台时却能脱稿流畅演讲,下台后悄悄拉着老师的手说“今天没忘词”;还有个女孩在竞选团长的演讲稿末尾,特意加了一句“我会像沈浩叔叔一样,好好为大家服务”。

    “这些细节比任何宣传都有力量。”记者透露,电视台已计划制作专题片,让大发888体育_大发体育官网人看见乡村孩子在优质实践中绽放的光芒。

    镜头里的蜕变,也让扎根乡土的实践者们看到了长效机制的必要性——村委的支持,正为这份成长注入“常驻”的力量。

    四、村委展望:建长效机制,让青春力量“常驻”乡土

    “这不是简单的志愿服务,而是高校与乡村的‘双向赋能’。” 农业农村部小岗村培训基地执行主任、凤阳县小岗村博士工作站站长雷松林在调研时,给出了这样的评价。在他看来,“演讲小达人”团队的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:一是为小岗精神培育了“少年代言人”,孩子们的宣讲比成人更具穿透力;二是为乡村孩子打开了“表达天窗”,自信心的提升将影响他们的长远人生;三是探索了“高校服务乡村”的新路径——用大学生的专业所长,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。

    “乡村振兴需要人才,更需要从小种下对家乡的认同感。”雷松林望着孩子们讲解家乡历史时发亮的眼睛,深有感触地说,“那眼里的光,就是小岗村的未来。”目前,他已与团队达成共识,将“红领巾宣讲团”纳入小岗村红色教育品牌项目,让这份青春力量持续照亮乡土。

    从兄弟院校的“借鉴之思”,到团队前辈的“传承之喜”,从媒体镜头的“成长之录”,到基地负责人的“长远之谋”,这场“三下乡”活动早已超越了一场实践的范畴。当小岗村的孩子们站在台前,讲的是红手印的故事,展的是新时代少年的自信,而背后,是无数青春力量对“乡村振兴”的生动诠释——用真心换真心,用成长促成长。

    下一条:小岗精神铸魂,青春力量助农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研究生团队暑期实践纪实

    关闭